8月经济数据出炉,如何看?
炒股就看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8月中国经济数据显示,供需两端数据均出现了小幅收缩,其中内需回落幅度相对明显。下阶段,要强化宏观政策调节,有效释放内需潜力,深化改革开放,做强国内大循环,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
文|《财经》记者 王静仪
编辑| 王延春
9月15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经济数据。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。8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,同比增3.4%,增速较前值放缓0.3个百分点。1月-8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06亿元,同比增长4.6%。
在投资方面,1月-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0.5%,增速较前七个月放缓1.1个百分点;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下滑1.1个百分点至4.2%。
随着“反内卷”持续深入,工业领域的积极信号开始显现。8月,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(PPI)同比下降2.9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7个百分点;环比持平,结束连续八个月负增长态势。
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总经济师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,下阶段,要强化宏观政策调节,有效释放内需潜力,深化改革开放,做强国内大循环,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,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。8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。但也要看到,外部环境复杂严峻,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,国内市场供强需弱,部分企业经营困难。
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陶川指出,8月经济数据呈现出“工业缓、投资弱、消费淡”的特征。虽然从增速来看,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仍具成色,且工业生产(5.2%)和服务业生产指数(5.6%)表明三季度迄今GDP增速仍在5%附近,但受恶劣天气、关税不确定性以及“反内卷”政策的叠加影响,三季度经济走弱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的“失速”风险。如果再考虑到青年人失业率的问题和消费补贴效应的退坡,民生证券的研报认为,新一轮政策宽松的预期有望持续升温,尤其是随着政策性金融工具即将落地,四季度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将更聚焦于“稳投资”和“促消费”。

消费:社零增速放缓,CPI下降
8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.4%,低于市场预期的3.8%,增速较前值放缓0.3个百分点,为2025年内的最低点,面临一定下行压力。
在消费品“以旧换新”政策带动下,重点商品销售依然实现高速增长。8月,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、文化办公用品类、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.6%、14.3%、14.2%、7.3%。不过,“以旧换新”政策效应递减。民生证券研报指出,大部分“以旧换新”品类的增速开始放缓。
和商品零售相比,服务消费成为亮点。由于暑期消费火热,带动相关服务消费维持较好增势,8月全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8.6%和66.9%。1月-8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.1%,市场销售呈现持续扩大态势,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额的增速。
付凌晖表示,在各项促消费政策共同作用下,8月商品消费基本平稳,服务消费韧性较强,新型消费持续壮大,市场空间还在拓展,消费扩大态势没有改变。也要看到,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仍有待提升,消费内生动能仍需增强。下阶段,要进一步实施好消费提升专项行动,积极稳就业促增收,完善消费环境,增加优质供给,更好释放消费潜力,促进消费市场稳定发展。
值得注意的是,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由0下降为-0.4%;环比由0.4%下降为0。
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,CPI同比下降,主要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叠加食品价格下拉影响。8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.3%,其中,猪肉、鲜菜和鸡蛋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6.1%、15.2%和14.2%,降幅扩大,拉低CPI。
统计局数据显示,8月,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.9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1个百分点,连续四个月扩大,创下2024年2月以来最高。

工业:整体放缓,PPI结束连续负增长
8月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从7月的5.7%下降至5.2%,环比增速也由0.38%降至0.37%。受出口回落、高温和限电等因素扰动,8月增速放缓至2024年9月以来最低。
尽管8月工业生产整体放缓,其中亮眼的信号是,高技术产业生产具备相当的韧性,其工业增加值同比仍保持在9.3%的水平,工业、新能源汽车产量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
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前八个月,工业增加值按年增6.2%。
另一个积极的变化来自价格。8月,PPI同比下降2.9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7个百分点;环比持平,结束连续八个月负增长态势。
7月政治局定调“反内卷”后,淘汰落后、协会自律、统一大市场组合拳已出,部分重点工业品价格出现积极变化。付凌晖表示,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行业自律,推动重点行业产能治理,效果逐步显现。8月,煤炭、钢铁、新能源汽车、光伏等行业出厂价格同比降幅收窄,对PPI下拉影响比上月降低,有利于价格运行回归合理区间。
董莉娟解读称,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,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有序开展,PPI结束连续8个月负增长态势。比如煤炭加工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、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降幅比上个月分别收窄10.3个、6.0个、3.2个、2.8个和0.6个百分点,是PPI同比降幅收窄的主因。
不过,付凌晖强调,当前PPI仍处在下降区间,不利于工业企业经营改善。下阶段,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,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规范企业竞争秩序,促进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升。

投资:房地产拖累投资,政策持续发力
今年前八个月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放缓至0.5%,低过市场预期的1.5%。按单月来看,8月固定资产投资跌0.2%,跌幅比7月收窄。
季节性的高温强降雨,导致8月基建承压。受到8月上半月持续不利天气(高温及强降雨)的影响,8月基建投资再现放缓,其中广义基建同比增速从7月的-2.0%降至-6.4%,狭义基建增速从-5.1%降至-5.9%。从基建三大板块来看,导致8月基建投资降幅扩大的导火索是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,其同比增速由7月的-2.8%降至-5.8%。

不过,房地产依然是拖累投资的重要因素。分领域看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.0%,制造业投资增长5.1%,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.9%。
市场留意到,1月-8月,民间投资增速依然在下降,降幅为2.3%,民间投资的活力依然不足。
对此,付凌晖表示,受国际环境变化、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,民间投资有所放缓,但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,民间项目投资基本稳定。1月-8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.3%,其中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降16.7%,如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,1月-8月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%,快于全部投资增长。
8月以来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城市相继出台一揽子房地产调控政策,包括放松非核心区域限购要求、调整个人住房信贷政策等,更好满足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。根据上海市房管局数据,“沪六条”楼市新政出台仅一周,上海房地产成交量较政策前显著增长,推动8月商品住房成交量实现环比由负转正,当地银行反映居民购房需求回暖,带动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单量明显增长。
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,8月,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,其中,一、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降幅略有收窄,期待进一步的止跌回升。
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,今年的经济驱动结构是出口、“两新”形成上拉;地产、地方基建形成约束。从7月以来的数据看,出口带动整体延续,但地产和基建压力有所加大,同时“两新”面临资源边际下降、基数抬升等问题。出口在11月后存在贸易环境不确定性,在此之前稳住内需较为关键。所以,8月以来政策有新一轮稳增长脉冲,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下达、“两重”加速、北上深地产政策再度优化、个人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等。对于政策效果,有待于密切观察。
新浪声明: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